宝宝在夜间突然发烧、呕吐或惊厥了,怎么办?是马上去医院,还是先在家观察?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夜间急救紧急方案”吧!
疾病一、发烧
应急处理方法:体温上升时,应注意防止保暖过度
刚开始发烧时,宝宝会有些畏寒、打冷战,甚至手脚冰凉,此时可以增加少量衣服或被子,为身体保暖,主要是手脚等部位的保暖;上衣不要穿太多,必要时要解开些扣子以散热。等手脚的温度恢复后(即摸着微温时),就应尽量减少衣服和被子,以防体温进一步升高。
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而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当体温超过38.5℃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此外,要多给宝宝喝水,以防水分过度流失;当宝宝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汗液,并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及食欲等情况。请在宝宝安静、擦干腋下汗液的状态下,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期间至少4小时一次,每次测温要在腋下夹5~10分钟,哭闹或测温时间太短会影响体温的准确性。
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去医院了:发烧时伴有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啼哭不止等情况
如果宝宝发烧时伴有呼吸困难、严重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或者有好像因哪里疼痛而哭闹不止的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如果宝宝精神、食欲等状况良好,那么可以先做物理降温等一般护理措施,观察一个晚上后再根据情况而行动。如果体温过高或出现抽风等症状时,要一边做物理降温,一边服用退烧药,并及时就诊。
可能引起发热的常见情况有:
小婴儿保暖过度、上呼吸道感染(如疱疹性咽峡炎、疱疹口腔炎、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肺炎等)、急性出疹性疾病(如麻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等)、感染性胃肠炎(如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胃肠炎等),另外链球菌感染、禽流感、急性中耳炎、尿路感染、病毒性、细菌性脑膜炎、脑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及一些血液、内分泌系统、结缔组织病、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也都可以导致发热反应。
好网提醒
关于宝宝发烧的护理方法,很多有带孩子经验的人、甚至是医生,都会说最好选择物理降温,也就是拿温水、医用酒精来擦身,但是在这里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微博上@小儿外科裴医生的一段话,裴医生说过:“只有当孩子不能吃退烧药时,才可考虑选用温水擦浴,或者当孩子非常难受,也就是发烧所带来的不适已经大大超过了擦浴所引起的不适,才应该考虑加用。”如果宝宝发烧时候已经冷的发抖,妈妈们最好不要再选择物理降温,以免给宝宝带来更大不适。
疾病二、呕吐
应急处理方法:侧躺,及时清洁
宝宝呕吐后,侧躺,以防止呕吐物堵住气管,引起窒息;用干净的纱布将口中的呕吐物掏出,并将口腔周围擦拭干净、及时更换沾有污渍的衣服。清洁完毕后,可将宝宝竖着抱起来,安抚他的情绪。另外,还需要观察宝宝的呕吐物及呕吐后的脸色、精神反应等情况,以便在就诊时向医生描述这些情况,利于诊断。
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去医院了:若呕吐量大、次数较多、持续24小时以上;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绿色、血样或粪样;呕吐伴有严重腹胀、高热、惊厥(抽风)、腹泻、便血等情况。
若呕吐量小,或次数较少,之后精神反应也不错,不影响食欲,则可先观察一晚上。若因咳嗽而引起的呕吐,则不一定是肠胃问题,需要注意有无呼吸系统疾病;若出现呕吐量很大且频繁,或呈喷射状呕吐,呕吐物颜色异样,伴有高热、腹泻等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可能引起呕吐的常见情况有:
喂养不当,比如喂养量过大、喂养过于频繁、小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刚喂完就运动等,生理性及病理性胃食道反流,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肠胃炎、细菌性肠胃炎等),各种感染或代谢性疾病的胃肠表现,或是食物中毒、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肥厚性幽门狭窄、肠套叠、肠梗阻、脑膜炎、头部外伤等疾病的症状之一。
呕吐腹泻宝宝,要多补充水分
若宝宝排尿减少(每天尿湿的尿布少于5~6块)、嘴唇和口腔干燥、哭但不流眼泪、眼窝下陷、过度困倦,以及宝宝头部柔软部位(前囟门)凹陷时,说明宝宝出现了脱水症状,除及时就诊外,父母要多给宝宝喝水,淡的糖、盐水比较适合宝宝,以补充排出的电解质,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