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亲子 > 正文

东北探索“全面放开生育”,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0
分享至

中国的人口问题,再次搬上了台面。

2月18日晚,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答复中称:东北地区可探索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

这已不是首次释放积极信号。2021年1月,全国人大就曾要求各地清理各地不合时宜的计生法规,停止执行过严处罚处分。去年底,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撰写的文章中指出,目前受多方影响,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总之,一大波信号密集传来,均指向一处:人口危机临近,中国真的要全面放开生育了吗?

为什么是东北?

东北地区,是中国人口形势最为严峻的区域,没有之一。多年的人口净流出以及明显的老龄化,让东三省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2020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发表的论文透露,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出生率分别只有0.74%、0.76%、0.75%,是超低出生率。

另一方面,人口外流更成了当地的一大痛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相当于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脚投票,离开东北,出生率又极低,很自然地,东北人口老龄化提前来临。比如,2013年辽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3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早已低于1,这说明一个妇女平均一辈子没有生育一个孩子。”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说。

东北,显然认识到了这是一场人口危机。

2016年,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时,黑龙江就在漠河、绥芬河等18个边境地区率先放开了三孩生育。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曾在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政策。

这一次,国家卫健委的答复,是上一次的延续。

人口危机逼近

东北探索只是一个开始。在这背后,是一场人口危机正在临近,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

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育,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之后连年大降。2019年,出生人口降为1465万。

2020年数据同样不容乐观。2019年,厦门全年出生人口数量6.1万人,2020年减少至2.95万人,同比下降51.6%,直接腰斩;再比如合肥,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数量7.32万人,相比2019年的10.3万人同比下降23%。

2019年,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团队的研究则预计,中国人口将于2024-2031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的力度。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给了一个说法,预测拐点将于2030年前后出现,峰值为14.5亿人。

不管怎么说,灰犀牛还是来了,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即将要到来了。

避孕药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其中部分年轻人发出了类似声音:“连一孩都不生了,还能怎么生多孩?”“生得起,养不起”。

年轻人生育意愿不高,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行为潮流,尤其是在大城市。究竟是什么成了他们的“避孕药”?

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就提出了一种观点:生育基础的削弱及生育成本的约束,阻碍了年轻人生育。

报告认为,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了生育基础,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也抑制了生育行为,生得起却养不起。

确实,报告显示:

房价快速攀升,居民债务压力快速上升,2004-2018年房贷收入比从16.2%增至47.6%。

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1997-2019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

医疗费用持续上升,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

“‘三育’(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太高,大家感到喘不过气来。”董玉整说,政府应根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采取积极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可能免去大家的后顾之忧。“相对来说,生育是年轻人的问题,养育是养老的问题,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三个方面能否系统协调、统一解决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韧劲和持续力。”

同时,董玉整认为,应真正落实“尊重家庭在生育中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实行自主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将是否生育、生育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育的权利还给家庭,由每个家庭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自主决定生育事项,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引导群众负责任地生育。

国际经验

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过去四十年,中国正是凭借人口红利实现了高速发展,如果人口负增长,将会发生什么?

在人口学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看来,人口负增长在一开始是缓慢的,拐点晚一年或早一年到来影响并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黄文政认为,随着人口减少得越来越多,对所有行业都会造成影响。首先,年轻人的消费会萎缩,市场信心会下降,创新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许多钱要投入养老,影响整个基础设施投资,因为需求和财力的不足,对整个国家来讲,活力也会下降。

人口也是房价的长期基本盘。因为人口流失,东北鹤岗房价跌至白菜价,一度登上了网络热榜。

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任泽平研究报告认为,全面放开,宜早不宜晚,必须尽快。我国第三轮婴儿潮的峰值在1987年,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特别是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尚处于25-29岁最佳生育年龄。一旦错过第三轮婴儿潮,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则将事倍功半。

放眼世界,一些国家早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生育率。在19世纪中叶,英国、瑞士等国家便开始采取措施保障女性生育权利。冰岛、俄罗斯则是发放经济补贴;还有一些是大量兴建托幼机构,比如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0-2岁入托率平均为35%,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

2020年,广东公布了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了新增100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今年,全省新增9.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

不久前,在中共中央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不仅没了“计划生育”这四个字眼,而且首提“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任泽平在报告中写道:“我们这几年呼吁‘全面放开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开始逐渐看到曙光,长期保守的计生政策终于逐渐松动。”

东北这一次探索,相信只是开始。

参考文献: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人口拐点逼近》,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人口报告:人口危机渐行渐近,放开生育刻不容缓》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数据机构预测奥运会奖牌榜:美国123枚最多,中国89枚奖牌第二

数据机构预测奥运会奖牌榜:美国123枚最多,中国89枚奖牌第二

直播吧
2024-04-17 19:43:44
江青与毛主席的罕见合影,年过三十仍青春靓丽,风韵犹存气质过人

江青与毛主席的罕见合影,年过三十仍青春靓丽,风韵犹存气质过人

历史龙元阁
2024-04-15 15:00:21
全新姿态!华为手机正式改名!这下友商该尴尬了

全新姿态!华为手机正式改名!这下友商该尴尬了

小欣聊科技
2024-04-16 15:41:40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轰动美国!裁员主要针对美国和中国:在中国裁员比例远超马斯克口中的10%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轰动美国!裁员主要针对美国和中国:在中国裁员比例远超马斯克口中的10%

和讯网
2024-04-17 12:03:09
5种开放女人面相:一眼判断,卧蚕大,嘴唇有痣

5种开放女人面相:一眼判断,卧蚕大,嘴唇有痣

山九
2024-03-28 09:10:14
官宣,37岁韩德君宣布重要决定,退役安置曝光,郭艾伦祝福

官宣,37岁韩德君宣布重要决定,退役安置曝光,郭艾伦祝福

保持热爱0263
2024-04-17 20:11:45
欧冠之王的信心!贝林:曼城是三冠王人们当然看好,但我们是皇马

欧冠之王的信心!贝林:曼城是三冠王人们当然看好,但我们是皇马

直播吧
2024-04-17 11:24:08
新冠后遗症,令我身体各种不适。也许新冠病毒根本就没有彻底治愈

新冠后遗症,令我身体各种不适。也许新冠病毒根本就没有彻底治愈

知秋侃史
2024-03-13 02:42:42
看了上海汽车集团和华为才知道,什么叫“守着锅却吃不到肉”

看了上海汽车集团和华为才知道,什么叫“守着锅却吃不到肉”

户外小阿隋
2024-04-18 07:30:03
鹿晗捡到宝了!看到关晓彤的生图, 还有电视“照妖镜”中的她!

鹿晗捡到宝了!看到关晓彤的生图, 还有电视“照妖镜”中的她!

雨天华夏
2024-04-16 13:44:05
跨省履新半年后职务再调整:陈杰任云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

跨省履新半年后职务再调整:陈杰任云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

澎湃新闻
2024-04-17 16:08:27
央媒发声!大学生反击醉汉事件再升级,知情人爆料内情,校方表态

央媒发声!大学生反击醉汉事件再升级,知情人爆料内情,校方表态

坦然风云
2024-04-17 13:27:00
问界新M5预定订单破6000:小米汽车压力陡增?

问界新M5预定订单破6000:小米汽车压力陡增?

PChome电脑之家
2024-04-17 20:14:35
“牛仔裤”下面,一定不要搭运动鞋,瞧上海女生,这样穿是有多美

“牛仔裤”下面,一定不要搭运动鞋,瞧上海女生,这样穿是有多美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4-04-15 14:08:50
金价转跌!2024年4月17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金价转跌!2024年4月17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金投网
2024-04-17 14:32:26
阿汤哥17岁闺女在纽约最新出街!毛衣配半裙好仙,遗传了高颜值

阿汤哥17岁闺女在纽约最新出街!毛衣配半裙好仙,遗传了高颜值

时尚丽人风行
2024-04-17 21:12:26
亚冠爆大冷!利雅得新月3度送点,客场2-4翻车,34连胜纪录被终结

亚冠爆大冷!利雅得新月3度送点,客场2-4翻车,34连胜纪录被终结

我爱英超
2024-04-18 02:24:45
“吃一顿饭,做4次爱”:2022最恶心的男人出现了!

“吃一顿饭,做4次爱”:2022最恶心的男人出现了!

黎兜兜
2022-09-15 20:39:33
中超第7轮,成都蓉城-深圳新鹏城,前瞻:德比落空

中超第7轮,成都蓉城-深圳新鹏城,前瞻:德比落空

足坛超短波
2024-04-18 09:35:03
有一说一,Model Y确实给力

有一说一,Model Y确实给力

户外小阿隋
2024-04-17 23:12:11
2024-04-18 12:00:49

头条要闻

菲总统称菲曾就仁爱礁问题与中方达成"协定"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菲总统称菲曾就仁爱礁问题与中方达成"协定"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8扑+拒2点球!皇马门将欧冠2场直接封神

娱乐要闻

《酱园弄》官宣!赵丽颖等配角上热搜

财经要闻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今年首例

科技要闻

售罄毫无悬念!华为Pura70来了,最贵10999

汽车要闻

元UP中配130kW动力!比亚迪这次不抠门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3岁男孩做拳卧撑一口气做数个,游刃有余网友看呆:自愧不如啊!

本地新闻

不懂就问,霸道总裁为什么没有广东人?

房产要闻

广州房价,再次领跌一线

公开课

睡前进食会让你发胖吗?

军事要闻

外媒曝俄乌2022年谈判破裂原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